給臺大學生的電子信—11—
Give me a break
—是休養生息的時候了
從2000年到今天,臺灣處在急劇轉變的民主混亂期,加上國際間的孤立,整個臺灣無時無刻不在內鬥中紛紛擾擾。6年來,一波又一波,讓人為之心神煩躁,整個社會也無一日安寧。看來令人相當絕望。然而,其實臺灣還是默默在提升,在進步。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臺北的計程車。相較於幾年前車子骯髒破爛,司機衣著不整,拒載短程;今天臺北市的計程車大部分光鮮亮麗,司機衣著整齊,鮮少拒載短程。公車上、捷運上,乘客看到老弱婦孺,紛紛自動讓位。在服務櫃臺前,靜靜排隊等待,也成了大家習慣。其實進步最少的,反而是罵人最凶悍的民意代表、政黨、媒體、司法等機關(Institution)。
民主滋味
不過,這也急不得。畢竟,「民主」絕對不是一條好走的路。歐美各國花了幾百年才走上今天比較成熟的民主,臺灣在短短十幾年,有今天的民主已算「優等生」了。當然,百家爭鳴,誰怕誰的民主社會難免不像北朝鮮那般萬民擁載偉大領袖,絕無異聲,全國一片清靜。不過,大家都知道,這是「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生物的本性就是紛紛擾擾;在鳥語花香的背後,其實正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你爭我奪。臺灣的熱鬧並不奇怪,除非SARS又來了,否則不可能像北朝鮮或新加坡,大家閉嘴,乖乖坐好。
在政治人物、媒體天天吵個不休的情況下,有人難免懷念從前威權統治的日子,甚至覺得共產社會也不錯—貪污抓到,馬上槍斃。只不過,鐵腕背後隐藏的殘害人權,卻是今天已經嚐過民主滋味的你我,不敢再想像的。畢竟,「民主」是人類唯一的選擇,而民主的副作用,只有更多的民主才能解決。
雖說,「政治」是眾人之事,但畢竟「政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誰當總統,在民主社會裡,對大部分升斗小民的影響不是那麼直接。只是那些等著分配資源的政治人物,無暇等待下一次的選舉,非得把它弄成「燃眉之急,」。於是連升斗小民也捲入其中,變成全民紛擾運動。即使到餐廳吃個中飯,電視裡面聲調高昂、情緒激動的新聞臺主播也跟你長相左右。打架、凶殺的畫面讓你連吃飯卻不得安寧。
等待轉變
臺灣人的生活向來既缺藝術,又乏宗教。儒家的教育本就缺乏「美育」的成分,臺灣的宗教又多半停留在「保佑我升官,發財」或是「買了贖罪券,就可以為所欲為」的世俗宗教,鮮有真正心靈的提升。缺乏藝術與宗教其實也是臺灣社會的吵擾不安的根源之一。過去雖然在各地廣建文化中心,但卻只留下一些沒人使用的硬體。歸根究底,可以說還是教育的問題。現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及媒體工作者,他們的養成教育還是威權時代的洗腦式教育。雖說,口頭上、形式上不脫民主、人權,但腦子裡還是隱伏著威權時代的思考。有意無意之間,行為舉止還是會循著威權時代的模式。這一切只有隨著教育內容的改變,世界文化的薰陶,在一代或二代之後才能真正轉變。
向美善社會邁進
在等待轉變當中,且讓我們用知識、用藝術、用人文來休養生息。同學們,把頻道從新聞臺轉到藝文節目,讓政治及媒體去吵他們自己的。我們要像臺北的計程車一般,慢慢地,自發地提升自己,向一個更好的,更人性的社會邁進。
最近,霍金(Stephen W. Hawking)到香港訪問,他的重度殘障以及他的高深學問,深深撼動許多不知科學為何物的普羅大眾。我想臺灣大學如果能夠邀請這樣的大師來訪,為社會掀起另一股風潮,轉移對政治的偏執,相信也是臺大對現階段臺灣的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