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臺大學生的電子信—10—
大師教大一
2007年9月我終於實現了多年來的理想:親自參與醫學系一年級的教學。我與生命科學系陳俊宏、高文媛、王淑美3位老師一起分擔醫學系的普通生物課程。這是一門3學分,每星期上4小時的課總共64小時。我
為了讓更多醫學院的老師參與醫預科(醫學系一、二年級)的教學,我邀請了9位醫學院臨床
陰錯陽差,圓了夢想
幾位曾經參與醫學系物理學課程的物理系的教授說:當醫學系的同學,在三年級到達醫學院時,大部分已經被醫預科兩年鬆散的教育定型了。化學系剛退休的
一位醫學院的臨床老師如我,雖然想要參與醫預科的教學,對醫預科課程內容的改進能夠有所著力,但是全無門路。不過,山不轉路轉。醫預科的生物課是由生命科學系的老師擔任,基於對基礎生物學的興趣與憧憬,去年我成為生命科學系合聘教授。正值原本擔任醫預科生物學的
今年這個課程採用Campbell的Biology做為教科書,我買了9本分送參與教學的9位醫學院老師;因為這個課我們希望老師照著課本內容教學,這樣比較有系統性,學生也有所依循。另一方面,也符合
依照這個原則,我已經上過一堂-The chromosomal basis of
Inheritance(遺傳的染色體基礎)。事前我將自己負責的兩章,仔細地從頭到尾讀過,然後以原書所付的power point為主軸稍加補充,儘量把書裡的內容仔細講解。此外透過Ceiba網站將許多相關的遺傳學與基因體學補充資料寄給所有修課學生。
遠來的暮鼓晨鐘
9月初,偶閱自由時報,看到臺北教育大學吳清
在臺灣,各大學對Nature、 Science期刊論文夢昧以求,不惜投下鉅資,到處挖角之際,耶魯對大學部教育的特別重視就如「暮鼓晨鐘」一般。筆者在醫學研究打滾近30年,近來深切覺得最基層的大學部教育才是未來學術卓越的基石。看到這篇文章,不覺心有戚戚焉,也更堅定了自己參與大學部教學的決心。
耶魯大學的教育心
此文強調:耶魯大學極端重視大學部教學,耶魯大學堅持教師應該例行地參與大學部的教學,而備受尊敬的學者願意致力於大學部教學工作也創造出一個珍視良好教育的氛圍。耶魯大學生們的優秀與專注,回報了教師們的努力,也鞏固了耶魯大學的志業(commitment)。雖然耶魯大學因此也付出一些代價,例如不能吸引無心教學的學者前來耶魯,但整體而言,這一堅持卻是利遠多於弊。
在耶魯,大學部教育的核心是liberal education。它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奠下終身學習的基礎。除了知識能力的培育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格(character)的培養。透過種種課外活動:運動、音樂、戲劇、出版、政治組織以及社區服務培養學生的人格。
耶魯的大學部教育有一大特色是其住宿學院系統(residential college system)。每一個住宿學院約有400學生,形成一個親密的社區。學生來自不同的學門,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興趣,恰是耶魯大學多元性的縮影。各住宿學院有自己的學術及社會活動,也提供諮詢及教導的服務。這種與不同人等朝夕相處的環境,正是多元思考,科際整合的溫床,也是培養良好人際互動的場所。
耶魯大學的中心思想是:所有教員,尤其是資深及傑出者積極參與大學部教育,更透過liberal education及住宿環境培養學生的人格。我想,這正是所有大學最重要的使命,最核心的價值。
汗流浹背很幸福
除了醫學系的普通生物學課程之外,我也開了一門通識教育「從現代生物學瞭解人類行為」,希望藉由生物學知識(biology literacy)的普及,使非生命科學的大學部同學能從生物學的角度觀察人類的種種行為。這個切入方向在基因體時代以及腦科學時代的21世紀是無法視而不見的領域。由於選修的學生超過預定的200位,又不忍讓學生吃閉門羹,於是無限加簽到299人。教室容納不下,只好在旁邊的教室用同步傳輸容納多出來出來的學生。